2008年2月15日

藏傳佛教唐卡佛龕立體書|Tibetan Buddhist Altars

剛過完農曆春節迎金鼠,新的一年開始總得收收心。 介紹這本讓人"定靜安慮得"的立體書形式藏傳佛教佛龕。


書名: Tibetan Buddhist Altars-A Pop-up Gallery of Traditional Art & Wisdom
紙藝: David A.Carter 
出版: New World Library (2004) 
ISBN: 1-57731-467-0


佛龕系列事實上有3本,另外2本如下。這兩本性質與本文介紹這本雷同,故尚未列入收藏。

Tibetan Buddhist Goddess Altars: A Pop-Up Gallery of Traditional Art and Wisdom: 內含4尊藏傳佛教女菩薩:白度母、財續母(財源天母)、作明佛母(咕魯咕咧佛母)、金剛瑜伽母。

Hindu Altars: A Pop-up Gallery of Traditional Art and Wisdom: 內含4尊印度教菩薩。


David A.Carter 1957年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. 大學選修藝術, 原先從事美工設計, 1980年代開始與其他知名紙藝家合作立體書, 如David Pelham(早期代表作: The Human Body, 近作: Trail: Paper Poetry)和Jan Pienkowski(早期代表作: Haunted House)等. 

身兼賢妻良母與事業夥伴Noelle L.Carter(也是學藝術的)是知名紙藝家Tor Lokvig(與Jan Pienkowski合作Haunted House)的女兒, 看來David跟Noelle這對紙藝夫妻還真是天作之合呀! 

David A.Carter從小喜歡小蟲(bugs), 婚後又喜歡小孩, 所以作品大多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, 內容與關鍵元素(就像紙藝家的指紋, 如Robert Sabuda的小老鼠)則多跟蟲有關, 如暢銷作品Love Bugs.

這本立體書的創作概念是結合西方祭壇畫(altarpiece, 範例)的形式與藏傳佛教唐卡(thangka), 成為可加持祝禱、打座或冥想(meditation)能量的行動佛龕, 作用形同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十字架或聖母像. 

書中介紹5幅唐卡: 釋迦牟尼佛(Shakyamuni Buddha)、綠度母(Green Tara)、蓮華手菩薩/觀音菩薩(Padmapani Avalokiteshvara)、文殊菩薩(Manjushri)以及藥師佛(Medicine Buddha). 


每幅唐卡附有摺頁, 正面是真言(mantra, 即曼陀羅), 翻開則是菩薩的簡介, 解釋菩薩梵語的本義, 菩薩源由與加持的能量. 
首頁貼心地介紹使用方法: 找個清靜場所, 打開書成佛龕, 翻到想要祈求的菩薩唐卡或想要獲得加持的能量(即該菩薩的靈感真言, 如觀音靈感真言: 唵嘛呢叭彌吽(Om Mani Padme Hum). 


準備打座前, 翻開摺頁閱讀菩薩簡介; 之後, 闔上摺頁, 隻眼凝視介唐卡佛像, 唱誦真言, 開始打座. M&H雖然不曾照著指示打座, 不過看完每幅唐卡後著實長了不少知識(各菩薩的英文稱號、源由及加持能量等)倒是真的!


註: 不懂藏傳佛教, 相關名詞是從網上google後取普遍採用者, 還請諸方大德不吝指正. 謝謝!


收藏心得: ★★★★★ 

(+) 立體書化身為行動藏傳佛龕的設計概念實在太棒了! 
(-) 若能加上語音IC, 打開佛龕(封面)就開始誦經的話, 打座或冥想效果應該會加倍! 當然書本的售價也相對提高許多!